在18年E3宣传片上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2077的美术风格,但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没能好好玩下去。借着DLC发售,我再次把2077下了回来,又花了200多小时全成就,这篇文章就主要分享了我在游玩过程中用摄影模式拍下的照片。
这些照片当中都没有什么大场景,一方面是电脑配置不足以渲染出绚丽的场面,另一方面便是我很热衷与观察游戏当中一些小物件,在我看来这十分有趣味。
最后致敬一下银翼杀手2049
感谢看到最后!
记录脚印,不忘初心
在18年E3宣传片上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2077的美术风格,但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没能好好玩下去。借着DLC发售,我再次把2077下了回来,又花了200多小时全成就,这篇文章就主要分享了我在游玩过程中用摄影模式拍下的照片。
这些照片当中都没有什么大场景,一方面是电脑配置不足以渲染出绚丽的场面,另一方面便是我很热衷与观察游戏当中一些小物件,在我看来这十分有趣味。
最后致敬一下银翼杀手2049
感谢看到最后!
女孩从阴森恐怖的地牢中醒来,害怕的她四处张望,殊不知她即将经历一段难忘的冒险……与伙伴一起冒险,找出一切背后的真相。
作为一名法师,你将与两名”废柴队友”并肩作战。通过ADW选择施法方向,输入上下左右箭头,当箭头符合某一法术序列之后将自动释放法术。多样化的敌人,丰富的法术搭配与词条选择,更有BOSS出没和特殊关卡,为玩家带来丰富精彩的游戏体验。动感十足的音乐音效,复古的像素风也是亮点十足!
本作是一款快节奏指令输入式冒险游戏,以童话故事为内核,玩家将扮演一名法师,和两名废柴队友并肩作战,逐渐成长,通过按键输入释放不同的法术击败法抗特化的敌人。游戏中出场的敌人会从四个方向袭来,各自有着不同的法术抗性,BOSS则有多个阶段,需要在音乐结束前完成击杀。游戏音乐充满动感,实际游玩由于指令较长需要较快的手速与反应力。剧情虽然简短,但与关卡设计联系密切,感兴趣的玩家不妨一试。
从吉比特全国高校GameJam的入围作品到上架steam的一个小游戏,确实让我得到了很多锻炼,游戏只有以”好玩“为核心,辅以美术音乐等的点缀,才能足够吸引人。这个小作品,是我学习游戏开发一年多以来的一个小总结,一次小锻炼。
商店页面:
喜欢的各位可以加个愿望单哦!!!十分感谢!!!制作人QQ:1223736337
有任何意见和反馈都可以联系我哦!
在精神病院,被照料的都是劫后余生。
90后小郁是江苏一家三甲精神病院的护士,工作十多年了,她所在的精神病院经常接收救助渠道送来的病人,她也看护了不少被生活打磨得千疮百孔的人。
她说,他们的故事像加了盐的酸甜苦辣,涩得她满嘴都是感慨,忍不住想要书写。她一边照料他们,一边把他们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记录下来。
刚来精神病院时,小郁听说过一个流传很广的蘑菇的故事:一个精神病人撑着伞在墙角不吃不喝也不动,以为自己是个蘑菇,后来医生也撑着伞陪他蹲着,陪他做蘑菇,后来医生告诉他,蘑菇也可以走路吃东西,病人渐渐好了。
小郁觉得这个故事很动人,她也想陪着病人做那颗蘑菇,感受蘑菇的世界,过蘑菇的生活。
抛开医护的身份,小郁也是一名观察者。社会每天都在沿着自己的轨道高速运转,并不断抛下那些脱轨的人。她和同事们所能做的便是“对痛苦有所回应”。“后浪研究所”找到了小郁,记录下了她的“回应”。
最近,护士小郁所在精神病院的病人越来越多,她经常忙得脚不沾地。
90后小郁是江苏一家三甲精神病院的护士,她主要负责本院精神科男病区的护理。
很多病人是从救助渠道入院。 她盘了盘上 个月的工作:不是在与各种排泄物作斗争,就是在回答十万个为什么,要么就是在洗各种脚,臭脚泥脚烂脚老茧脚血泡脚……从一个人的脚甚至能推断出病人的年龄、职业。
刚送来的精神病人都在发病期,常常伴有应激反应。比如最近刚入院的一个病人张口就要宰了她。小郁听到这样的话,内心一笑而过,面上还得按规定办事,不得已先把病人绑了。
“每年都有人想弄死我,我已经麻木了,” 连带她的八辈祖宗也麻木了。向“后浪研究所”说起这些,小郁有些无奈。
刚入行的时候,她还不懂得如何化解“弄死你”带来的负面情绪。
当时病房收治了一个花臂缠龙的大哥,“新人”小郁作为他的责任护士,每天要照顾他的起居。但是大哥每天都在威胁她,他表达诉求的句式通常是固定的,“如果你不XXX,我就要XXX”,不然就是要“弄死你”。
每天身处这样的环境下,人很容易烦躁。她忍不住冲纹身大哥喊道,“你弄死我算了。”那段时间,她每天想离职,觉得自己干不下去了。
2010年后她从护理专科毕业,考编考到了现在这家三甲精神病院。一干就干了十多年。
她面对的病人经常是这样的: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中年人,只是因为路人在他身边咳嗽,他就把人一刀杀了;自述是高中老师的男子听到算命先生说他“命中没老婆”后就把算命先生狠狠揍了,进了精神病院还跟小郁愤愤不平地说,算命先生瞎算,自己是“真龙命”;坚持认为自己是穿越到现代的“乌鸡国国王”,隔一会儿就要坐起来问别人“现在是什么年代了?”……
最明显的还是病房里各种各样的笑,自笑、傻笑、作态的笑、兴奋的笑、情感倒错的笑。小郁面对这些,就像穿行在风暴摧残后的废墟中。
小郁忘不了自己来病房工作的第一天。
老护士长在把她从护理部领回去的路上,还安顿着这个年轻人,“病房里看起来乱,但不用害怕。”不料刚走到病房,一个浑身是血的护士就从她眼前被抬了出去。后来她得知,一个病人趁护士蹲下系鞋带的时候,从背后偷袭了她。那个护士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。
路过她身边的时候,那个护士的护士帽掉了,她捡起了那个带血的帽子,洗干净后也没人来找她拿。小郁说,从那个时候起,她就对这份工作充满敬畏。
“我们要给精神病人尊重,大家都是人,只不过他们得了一种疾病而已。”小郁说。
知易行难。她必须保持着局外人的心态,一边试图修补残砖碎瓦,一边阻止坍塌的断壁残垣。
病人写给小郁的信
洗澡对刚入院的病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事。
人在严重的精神症状影响下对自身情况缺少关注,好多病人入院时很脏,很臭。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太太被女儿送来医院的时候已经一年没洗澡了,近身一股馊臭味。给老人脱衣服洗澡的过程是个“一边打咏春一边剥洋葱”的过程,小郁的一只手要谨防被她打,又要腾出一只手给她脱衣服。过程中小郁才发现,老人把一年四季的衣服全部套在了身上,最后脱了满满一床,数了数,十几件。
精神科护士跟普通科室的护士的分工并无不同,医生诊断、治疗,下医嘱,护士就是陪伴者、执行者、观察者。只不过,与普通科室对病人生理上的治疗不同的是,精神科要修复的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,还有大量的日常照料。
小郁每天都要跟病人的屎尿打交道。 在病房里,吃屎喝尿不在话下,吐出去的痰捡起来再尝尝也是有的。有的病人精神发育迟滞,大小便不能自理,经常就地解决。小郁只能定时定点带病人去厕所,她曾用三个月的时间教会了一个男病人上厕所,最后病人形成条件反射,一看到小郁走过来就自动提裤子去厕所。
在医院草坪里发现的刀片
在精神病院常见的六大类精神疾病中,幻听病人的风险系数很高。对入院病人摸底问询时,小郁对幻听病人格外留意。他们活在那个幻听的世界,她必须要摸清病人的幻听是不是命令性的。有很多幻听病人的犯罪行为跟他们听到的指令有关,比如,脑子里一直有个声音命令他去杀人。
对于这部分幻听病人,脑内那个奇怪的声音就像一颗小雷达,病人四处搜寻着这颗雷达发出的任何信号。
小郁一直认为,病人的世界都有一套自己的闭环逻辑,正常人无法感同身受,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理解,并且,在医学范围内做最大的努力治愈他们。
精神病护理有四防,防冲动,防出走,防自杀,防藏药。为了防止藏药,病人喝水的杯子必须是透明敞口塑料杯,小郁亲眼盯着病人把药吞下去,再仔细检查一下病人的口腔、水杯、手心、口袋。
新入院的病人容易冲动伤人,病人常常会被“约束”在床上,四肢固定好。小郁有时候不忍,冒着风险帮病人解绑,她会跟病人立下“君子之约”,“我把你放下来,请你不要揍我。”
有时候约定奏效,病人解绑后乖乖躺着。有的时候约定无效,解绑后病人直接往墙上撞。
对小郁而言,最难护理的是抑郁症病人。 虽然病房每天都有安全检查,但总有一些病人看好时机,想方设法去自杀。小郁工作的这些年,还没有病人在她的班上出过事,唯一有一次,一个与她相熟的躁狂症男孩住院后,扬言要自杀。
那天小郁像神经质一样反复检查门窗、跟着那个男孩上厕所,超过三分钟都要叫他一次,就差把他栓裤腰带上了。她提心吊胆地过了一整天。半夜,那个男孩在监控死角偷偷吞下一整只牙刷,不住地咳血,男孩在被抬出去的路上,还不忘对着病房那个4K的高清摄像头挥了挥手。
精神病院的暴力防不胜防。几乎每个护士都被病人扯过头发,甚至扯到头皮都秃了。被病人挠伤更是常有的事。
被病人挠伤是常有的事
一个做过变性手术的身高一米八的“女孩”,在小郁帮她解除“约束”的瞬间,一脚就踹到了她胸口上。小郁被踹到墙上还回弹了一下,胸口好大一片淤青。
她把这个经历发在社交媒体上,网友感叹:好好上着班,怎么变成武打片了?
小郁的内心翻江倒海,但是临了临了,还是算了,“跟病人计较什么。”
有时候,她也会被病人气哭。前两年,她的病房曾收治一个躁狂症男病人,他躺在床上,故意露出生殖器,冲女护士讲下流话,做下流动作,“故意想让我走到他身边帮他穿上”,小郁一直觉得自己见过了风浪,是个很强大的人,但是那天,她把自己反锁在卫生间,大哭了一场,哭完洗把脸,接着上班。
在这里上班的医护不仅要防范被病人打骂,也要防被病人爱上。
她的主任就曾被追求她的病人逼到从消防通道下班。那个病人追到病区门口,在墙上写下“主任,我爱你”。值夜班的时候,有漂亮的女医生被病人突然冲过来压在身下。也有帅气的男医生被女病人追求。为了追求这个男医生,女孩主动申请再次住进精神病院。吓得男医生不得不换病房。
对精神病院的护士而言,打扮自己是件蛮危险的事情。小郁有时候在科室跟同事打趣,洗脸已经是对上班最大的尊重,总之,不会太美的。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也会传授给年轻护士一些“防惦记策略”,比如不管是20岁还是40岁的护士,一律跟病人说40岁,并且小孩已经有2个了。
所以,在精神病院工作的十多年,小郁的人设一直是“年逾四十有两个孩子的中年妇女”。她的真实人生也渐渐在向这个人设靠近——从一个二十多的女孩蜕变成了一名小学生的妈妈。
即便病人知道小郁已婚已育,仍有病人想要跟她约会。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偏瘫男人时不时想要逃离精神病院,作为责任护士,她不得不一次次把这个逃跑的偏瘫男人抓回来,男人大怒,冲小郁吼,“你老是想把我扣在这里,你就说你是不是爱上我!”
“心累。”小郁在回顾她这十几年的护理生涯时,甚至凑不够三个词来讲述她的心境。工作间歇出去买咖啡,她特意跟店员强调,“来杯浓缩,比我的命还苦的那种。”
医院对待病人有严格的规范,打骂病人绝不被允许,家属送来的东西,要拍照留存,亲手送到病人手中。但是人都有忍不住的时候,遇上不配合的病人当街拉屎这种,小郁还是会吼两声。
为了疏解内心的压力,小郁每天晚上都会在家里的阳台跳绳,3000到5000个,天气暖和的时候,她也会出去跑几公里。
小郁喜欢一个流传很广的蘑菇的故事。
那个故事中,一个精神病人撑着伞在墙角不吃不喝也不动,以为自己是个蘑菇,后来医生也撑着伞陪他蹲着,陪他做蘑菇,后来医生告诉他,蘑菇也可以走路吃东西,病人渐渐好了。
年轻的小郁初听这个故事时觉得动人,她也想陪着病人做那颗蘑菇,感受蘑菇的世界,过蘑菇的生活。
她试着理解病人的某些怪异行为。
一个有30年精神病史的老头存在强迫性动作,比如出门走三步退一步,反复好几次,只要小郁来上班,老头就要上来问一句“小郁,我们是朋友吧?”
小郁回答“是,我们都认识十年了。”之后,他才安心走开。
直到有一天,病区安全检查,小郁发现老头的日记里记录了小郁的日常才意识到,病人真的当她是朋友。
很多病人不愿意和别人讲述发病经历。也许他们曾经讲过,但是被太多人否定和鄙夷,也不会有人相信。但是,小郁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“相信”。
病房里有个大学的哲学教授,只要小郁上班有空闲,他都找她聊一个小时。小郁推测,大概在教授看来,她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。
面对病人藏药这个“顽疾”,小郁会用自己的认知跟病人沟通,“如果说精神病院是乌托邦,你们想永远生活在这里,确实可以不吃药。在精神病院,你的一切情绪都能被接纳。但是社会不行,社会有规则。”
病房里呆久了,也会有一些温暖的事。
隔壁病床的小伙递给小郁的“钞票”
偶尔小郁也会跟病人说几句玩笑话。隔壁床一个财经大学的小伙子大概觉得小郁的日子过得凄惨,于是在一张纸的边角处写下“钞票”二字撕下来让她拿着,说拿着就能得到一笔财富,这是上天告诉他的秘密。
新来的病人为难小郁,骂得难听,也有病人要撸袖子干架,“不能欺负小郁,她是个好护士。”
从前年开始,小郁把病房里细碎的小事和自己的感触整理之后发布在社交媒体上,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。但是她希望大家不仅仅是好奇,而是能够对精神疾病“脱敏”。毕竟,每个精神病人都有自己五味杂陈的人生。
医院的餐费非常便宜,愿意多付餐费让病人吃好一点的家属非常少。甚至有时候,小郁需要向家属追讨“营养费”,给病人加营养。偶尔,她把员工餐里的水果带回去给病人吃。
小郁接收的绝大多数病人来自救助渠道,也有不少无家可归的人。有一个试图割腕的年轻人被收入院,年轻人的母亲是聋哑人,父亲是盲人智障,他一直是自己照顾自己。
看着眼前这个瘦弱内向的年轻人,小郁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写道,“他的身后是弱势的父母,身前是强势的社会,他努力在底层的夹缝中生存。生活如同一张粗粝的砂纸,把他磨得千疮百孔。”
她常常用正念疗法来鼓励病房里这些绝望的年轻人。“我必须告诉他们,一定要控制好自己,精神病院的医护都会在悬崖上拉你一把,但是你要用自己的意志去攀爬,拜托,请不要让自己落到深渊里去。”
曾有个名校毕业的博士,不知怎么最后学得绝望了,想过很多办法结束生命,跳过河、摸过电门、吃过药,竟然一次没死成。小郁知道博士爱画钢笔素描,后来他出院的时候,她就提醒博士,每周要发一幅作品到她手机上。博士做到了。每隔一周,小郁就会收到博士的画。
她对准备自杀的病人常说起一个简单的道理:失去生活理由的时候,也可以重新赋予一个理由。找不到人生意义的时候,就只生存好了,其他交给时间。时间最冷酷,也最公正,不知不觉就冲刷掉一切,只把答案递到面前。
前不久,小郁的一个病人出院了。出院前,医生还在治疗转归一栏中打了“好转”,小郁觉得他简直是“治愈”的标准。但是出院一个月后,那个病人却自杀去世了。知道这个消息时,小郁特别震惊,甚至对精神科存在的意义都有了一丝怀疑。
后来,护士长安慰她,理解病人,也理解自己,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被治好,也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被治好,你只要做到两者平衡。
小郁想了想,顿觉有几分道理。这些年她在精神病院照料的都是劫后余生,有些人康复了治愈了,有些人挣扎着苟活着,“我们能做的,只是对痛苦有所回应。”
最近,有出版社联系小郁想把她的见闻集结出书。编辑让她给自己的新书取个书名,她想来想去,最后写下了一个标题:我在精神病院种蘑菇。
(封面图源于ICphoto)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后浪研究所”(ID:youth36kr),作者:张晶、薇薇子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作者|武静静
编辑|苏建勋
北京时间2月8日晚间,谷歌终于祭出了大模型一整套的产品和打法策略,全面对阵OpenAI:
· 把Bard聊天机器人更名为Gemini;
· 发布专门的Android Gemini应用程序;
· 将Google Workspace中的所有Duet AI功能纳入Gemini品牌;
· 将谷歌大型语言模型最大、功能最强大的版本Gemini Ultra 1.0正式向公众发布。
上一次谷歌的大模型动作还是两个月之前的Gemini 1.0的上线。
未来谷歌把所有的大模型产品都收敛到Gemini品牌下,Bard和 Duet消失了,谷歌的大模型只有一个名字——Gemini。统一战线后,谷歌的大模型打法更清晰了。
Gemini
Workspace和谷歌云中的Duet都会更名为Gemini。Duet AI变成了Gemini for Workspace,Workspace中的Google One AI Premium用户可以在Gmail、文档、表格、幻灯片和会议中使用 Gemini。
在移动端的产品发布是此次谷歌的产品亮点,也更能让普通人通过手机就可以直接感知到大模型的功能。
手机端Gemini应用程序
新发布的Android Gemini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下载(目前仅在美国)。手机上可以把Gemini设置为默认助手,取代了此前的Google Assistant。对着手机或平板说“Hey Google”时可以唤醒Gemini,并可以控制家居设备、定闹钟等,也可以直接让Gemini帮忙写短信,生成图片、提问题。
Android端,在Google Flights、Google Hotels、Google Maps、Workspace、YouTube等软件中,也可以通过“Hey Google”调用Gemini辅助操作。
iOS端没有专门的Gemini应用程序,谷歌称将在未来几周内推出可以直接从Google应用程序访问Gemini的功能,应用顶部会有一个切换开关,用户只需点击Gemini开关就可以聊天、作图、写推文。
社交媒体上对Gemini的使用体验感受
移动端产品也可以帮助谷歌赢得更多用户,已经有用户希望能够通过语音的直接调用,帮助定日程,创建新任务。
谷歌 Gemini负责人Sissie Hsiao说:“我认为这是构建真正的人工智能助手非常重要的一步,这种对话式的、多模式的助手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帮助。”
目前Gemini的服务有标准的Gemini Pro版本和高级的Gemini Ultra版本。Gemini Ultra是谷歌目前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,在测试中已经在MMLU(大规模多任务语言理解)方面超越人类。这个模型能力将在Gemini Advanced中提供,可以完成推理、遵循指令、编码和创意协作等复杂任务。
截图自谷歌Gemini
目前Gemini Advanced定价为19.99 美元/月,与 GPT-4 价格相同,但用户可以免费试用2个月,谷歌还给付费用户附赠了2TB的Google Drive存储空间和Google One订阅的所有其他功能。目前,Gemini Advanced现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英语版本。
有用户在使用了Gemini之后评价称:“它并没有击败 GPT4,因为没有用于运行脚本的沙箱,并且不允许python文件上传。”
社交媒体上用户对Gemini的评论
在这场大模型的竞赛中,与微软和OpenAI这两家对手相比,谷歌总是晚了一步。与GPT-4正面PK的多模态大模型Gemini在2023年12月才正式推出,谷歌的大模型云服务也比微软的Azure OpenAI推出时间迟了5个月。
此前,谷歌一直被诟病虽然大模型动作不断,但产品类型太多,是个大杂烩,用Gemini统一战线后,谷歌也需要在内部战略和外部发展上进一步聚焦,协同各个产品,才能赢得更多用户。
眼下,谷歌正在快速追击。在此前发布的Gemini技术报告中可以看到,有800多人参与了技术研发,靠着大量的人才储备,谷歌正在加大研发强度。
毕竟接下来,不论是GPT4还是尚未露面的GPT5,对于谷歌而言,都是必须全力以赴的一场对战。
【那個大行李箱在哪裡?】
這是我很想問現在成為背包客的你的第一個問題,開始習慣用背包旅行之後,那個行李箱的用途對你來說變成了什麼?
我的大行李箱變成了珍藏箱,沒有使用用途但佈滿回憶的東西,都在那個大行李箱裡,而它現在大約還有四分之三的空間,變成了背包客之後,也漸漸的變成極簡主義者,極簡主意並不代表空無一物,所以我把留念的東西放入行李箱,剩下的空間足以放下所有必需品,簡單來說,假設有一天我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生活很久,把用得到的東西放進行李箱,就可以出發了。
我喜歡它現在的樣子。
…阅读全文
本期时间轴制作:Tcho_Tcho
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,一切仿佛更加的指向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原因……一行人虽然东奔西走,但无论是离奇的命案,还是“主人的任务”似乎都没有太大进展……
【世界尽头的酒馆】是一档GPASS会员独享节目,隔周更新。马上订阅GPASS,与4位冒险者一起经历这场充满惊喜的旅程吧!
文|徐蔡钰
编辑|李勤
全系无HUD的小鹏,车主长期在讨论:“买电车是不是一定要有HUD”,未提供HUD选配的ET5更是成了许多蔚来车主的遗憾,而全系标配HUD的理想汽车曾明确表示:“我们希望HUD不仅仅是辅助,而是让它彻底替代仪表盘,驾驶员只用看前方就够了”。
HUD对驾驶安全的正向作用毋庸置疑,在时速120的高速公路上,低头看一眼仪表盘的功夫,车辆已经行驶33米之远,减少驾驶员的低头动作,无疑增进了行驶安全性。在导航等更多信息加入后,不少使用者表示,除了复杂路口,基本不用低头分散注意力了。并且,具有一定纵深度的HUD,还避免了眼球在远处道路与近处仪表屏之间频繁切换导致的失焦。
看似「绝对」安全的HUD,未能像实体仪表盘般被车企与用户接受,产品力与成本是一大原因。市面上HUD的选装价格在5000-8000元不等,需要在仪表台挖一处“深坑”放置光学组件,并且更换有特定反射介质的挡风玻璃,后期无法加装。而未提供HUD前装选项的车型,普遍被认为是压缩成本。
在这样的成本下,HUD的技术尚不成熟,有些车型HUD显示位置不适,车主仍需在HUD与远处路面间切换,有些车型HUD炫光晃眼严重、导致晕车,更是有些车型HUD有明显模糊、看不清显示的数字。显示的不稳定性,便相当于驾驶安全的不稳定性。
人眼是最敏锐的捕捉器,如果说底盘好坏较难察觉,那么HUD就是不可能骗过消费者的产品。目前HUD仍是野蛮生长阶段,企业自主研发,自查合适后便量产上车,缺乏系统客观的评价与测试体系,而怎样的HUD才算合格好用呢?
小米汽车HUD示意图
清晰度是HUD的命脉。以92英寸超大HUD为亮点的领克08,在交付后就遇见了HUD的第一道难关:重影、畸变。从实拍图片中可以看到,在驻车状态的歌曲显示界面,左侧文字出现明显重影,且文字的平整度不一,右侧歌名处,括号的两个括弧弯曲度不是同一水准,同行歌词所在水平线的准度也有待加强。
领克08HUD|图源懂车帝网友
领克08搭载的HUD即是目前最主流的产品形式:W-HUD(Windshield-HUD),其原理是通过挡风玻璃这一介质来进行光学反射。由于挡风玻璃通常是不完全规则的曲面造型,加上不同品牌车型所使用的材质不同,如果缺乏适配的参数与角度,HUD很容易出现重影与畸变问题,影响信息显示的清晰与完整度。
怎样的清晰度才足够支持驾驶员的日常使用呢?如方程豹豹5,白天室内环境下,字体显示清晰、轮廓无锯齿状纹路,色彩显示上,室内肉眼所见的饱和度需要足够或者需要偏高,且能明确捕捉转向标识中的色彩渐变效果。室内效果就像投影仪的夜间模式,室内都不清晰,室外只可能重影模糊、甚至被日光掩盖。
图源小红书网友
而在室外道路行驶环境下,明确、清晰但不抢眼,是好用的重要标准。HUD常用色彩红/白/黄/蓝/绿,与天空的蓝/白色、道路路面的深灰/白灰色,以及北方下雪路面的雪白色等高度重合,其所用色彩需与自然物有明确区别。另外,色彩显示同样需要注意信息的层次感,例如HUD中的红色标识,亮度需要略低于前车刹车尾灯,以免造成信息干扰。
HUD图像与真实世界重叠但不突兀的另一个关键是透明度与亮度。HUD普及的一大阻碍便是,人们认为HUD遮挡了道路状况。而透明度与亮度的设定与外界亮度息息相关,白天需要更显眼的效果应对阳光,同样的亮度在晚上则会造成“炫光”现象。
清晰度与色彩问题外,成像距离也是导致眩晕的一大因素。业界普遍认为2D平面的HUD成像距离在2-2.5米为最佳。实际驾驶中,正常跟车距离下,HUD未与前车有重叠为合适距离。
与汽车风洞测试类似,一款优秀的HUD产品在上市前也需要经过多次测试,如在不同光线亮度、不同材质路面、甚至不同视力驾驶员眼前的效果差异,不断测试不断调整,达到最均衡的状态。车型的不同,导致同一供应商产品有着不同的成品效果,品牌对交互与用户体验是否重视,也是HUD效果的前瞻判断因素。
在清晰度问题后,信息的布局与显示,便是各品牌各车型的差异所在。
理想汽车HUD|图源小红书网友
理想汽车是「替代仪表盘」的代表之一,其曾公开表示:“我们既然要做HUD,要做替代仪表的方案”。这也就导致其在信息显示上走向「大而全」。从上图可以看出,理想汽车的HUD布局采用三段式,左部为导航信息,可显示方向与详细地图信息,中部为车道与车辆周边环境信息,右部则为车速、限速及档位状态。在更新的版本里,理想汽车还在右部新增了动能回收相关信息。
蔚来汽车HUD|图源懂车帝网友
「小而美」则是另一种风格,保留仪表盘的蔚来走的便是这条路。从图片可以看到,蔚来实体仪表盘内信息较为丰富——电池与续航、导航与道路状况、时速限速与档位、电耗情况及日期温度等。所以其HUD上仅仅显示了时速限速摄像头、导航及辅助驾驶信息。
屏幕的增多,的确给信息布局带来了新的考验,过去实体仪表盘上的功能中,报警与次要的状态信息已被转移到中控大屏,除了最核心的车辆行驶信息是共识外,其余信息都在可选状态。PowerOn的调研中,部分体验过智能驾驶的用户表示,对道路环境信息有强需求,而另一部分年龄偏大的燃油车车主则表示,非常需要时间信息。
导航及其详尽程度、道路与环境等外界信息…传统仪表盘甚至有胎压与实时油耗,再大而全的方案也无法满足所有需求。鱼骨样式的动态导航方向指引、超速HUD变红提示、前车碰撞预警等等,HUD开始不断地拥有生命力,其与驾驶员的交互性开始成为差异化的竞争点。
奔驰GLC HUD|图源小红书网友
如问界M9上搭载了华为自研的AR-HUD,蔚来新发布的ET9用一款全焦段AR-HUD替代了实体仪表盘,拥有更远成像距离、更宽视场角、更沉浸式体验的AR-HUD似乎是HUD的趋势所在。高难度的显示,需要更复杂的光路设计来实现,但更小的体积与能耗才有量产的未来。
2020年,AR-HUD就已成为“最火热”的汽车新技术,然而到2024年,AR-HUD才开始在问界M9等车型上成规模地被交付到消费者手中,并且初次交付版本的AR含量并不算高,更完整的体验还需等待OTA。比起对AR-HUD的期待,让W-HUD普惠更多汽车消费者才是当下之策。
一方面,消费者认定HUD是豪车车、智能车的标配,有无提供HUD是企业智能化能力的体现,尤其新势力品牌,似乎不做不行;但另一方面,在25万元以下的主流市场中,HUD通常被包含在「科技包」内打包售卖,蔚来汽车一般6500元的高昂选配价格,将劝退经济型消费者。
HUD对驾驶的正向作用已无需二次验证。无论是作为智能化第一屏,向上继续提升交互性,还是向下继续降成本提升装载率,HUD都将是大势所趋。
【源起】
2012年看完步步驚心,就出發去看看北京,到了2024年數一數第五次。
其實對北京的憧憬,也不是單純只有這部戲,更早以前的還珠格格也是,還有當時動力火車唱的片頭曲,裡面有句歌詞「讓我們策馬奔騰,共享人世繁華」,開始讓我對這些地方充滿幻想。
要說更早的就是大陸尋奇,小時候都跟我妹搶週日晚上的電視,所以我的老派從那時候就開始了,大概幼稚園字都沒認識幾個的時候,就開始看這節目,打開我對大山大河的認識。
…阅读全文
前言:
看到要写读书分享的时候,其实是有一点点小兴奋的。都听了那么多期核市奇谭了,有点想整活,搞点怪书上去,比如《毫无意义的工作》(误)。
但看到要结合教学……再加上这段时间精神状态有所起伏,想着就借此顺便整理整理自己的思绪,把我这段时间看的、想的都“缝合”一下。
正文:
——读《何为人类——GPT书写的人类备忘录》有感
“当我感觉自己是那个被选中的人时,我最幸福。”
“当人们以我为傲时,我最能感受到爱。”……
这些话语,都收录在了这本书中。这是由GPT书写的192个回答,但在看的过程中,一直叩问我的还是它的标题:何为人类?(What makes us human? )
好像与学生们一同探索这个问题是很有趣的一种尝试,也算是一种对“人工智能”的认识,甚至也是对自身的进一步认识。
①上学期的一节课后服务,突发奇想,尝试着以“波普艺术”为主题,带领学生简单体验下AI绘画的强大。起初同学们都觉得很惊讶,很神奇:居然就那么几个字,生成了这样图片!但,渐渐地,教室里开始安静下来,好似感觉到了什么,脸上流露出些许不安。而正当想要在最后给同学们端上“鸡汤”时,下课了。毫无疑问,这是一次比较失败的试水,但好在小朋友们好像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。
②这学期一上来,把第一节课内容的小标题之一,定为了“何为人类”。在简单感知了AI强大的功能之后,毫不意外地,小朋友们都表示出了担忧。但这次不同的是,我们有足足一学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探索,何为AI,更重要的,何为人类。我们在课上知道了,AI能帮助制定旅游计划,能帮助制作PPT,能提供版式设计参考,还能制定营养均衡的菜单……
③有时候闲着无聊和AI聊天,当我向他要图片时,它还会再多说一句:“给你写了首和图片主题相关的诗。”然后我们就开始聊诗,结果它连一首五言诗都写不好……它又会在我向它要眼睛的照片之后问我:“你能告诉我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?”……它永远都会做那个结束聊天的人,并在最后向你送上祝福……
好像AI,渐渐地,变得可爱起来,好像它是我们学习、生活路上的伙伴一样,能够互取其长。
那对现在的我而言,何为人类?
隐约记得在家长会中,徐校长谈到了成绩这一话题,大意好像是:相比于“内卷”取得的成绩,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首位的。可能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,在各方因素的加持下,他们好像都成了一个个追求“分数最大化”的机器。而“分数最大化”确是AI算法所最擅长的,它会“想”尽一切办法计算出人们最想要的结果,这也是AI被设计出来的初衷吧——所谓“最大化”,充满理性,冷冰冰的。或许,人在很多方面,都没有太大的必要去追求“分数的最大化”,尽力而为,不留遗憾就好了……
学习,真的是为了分数么?
曾在课上,在简单了解了AI后,有同学说:“好像学习都失去了意义。”
一次偶然的机会,迷上了一位物理学家,名为费曼。他说:“你知道这鸟的名字,就算你会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去称呼它,你其实对这鸟还是一无所知。你所知道的,仅仅是不同地方的人怎么称呼这种鸟而已。”我把它理解为,相比于它叫什么,它是什么、为什么是这样好像显得更为重要。“名字”的记忆,机器可比我们拿手多了。但这个世界中存在着无限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,并且“发现”这个事情,是非常宝贵的、非常个人的经历。因为只有第一次“发现”时,那种“哇,原来如此”的感觉,让人心跳加速,就像是突然间仿佛是第一次看到它们一样的感觉,这些是机器很难带给你的。而现在机器可能能带给我们的,或许是在工作效率提升后,更多的供我们去“发现”的时间。
“为什么笛卡尔要去研究彩虹?”——“我认为,他灵感的来源是他认为彩虹很漂亮。”这是费曼的自问自答。觉得某一个事物漂亮、觉得某一个事物有趣、被它们所感动,这是我们人类所拥有的情感,那就去发现吧!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、再发现的过程……有关世界的神秘面纱,正一步步地向你揭开。
最后,“爱”,仿佛是解答这个问题的金钥匙(key)一般。
爱,是人类一切书写的永恒主题。是选择了与理性最大化对立所书写的人类的赞歌。荣格也曾说:现代人忽视了我们变得如此理性、高效,像是被某些自身无法掌控的“力量”所奴役。我们越是过分追求理性与高效,与AI的潜在冲突也就越发激烈,也就难免变得焦虑与担忧。所以我想好好地以自身的感性去感受。在操场上,在与同学们的奔跑、追逐中,我好像能感受到些什么;在排练室,同学们演奏出的音符环绕在我的身旁,此刻的我,好像又能感受到些什么……
有越来越多的瞬间,我感觉我是一名人类——那个名为“人类”的奇迹。我会因某些事而欣喜、会因某些事而心伤……但这些都不断地在提醒着我,要以人类的身份好好地去经历世间的种种、去感受人与人之间连接、去生活、去爱。
最后,想用看到的一句来自漫画中的话来简单回答一下我所提出的问题,当然,可能并不准确。
“只要留下感动,便自会奋起。”
当然,这里的感动是双向的,奋起,也是双向的。
在感动的那时那刻,我100%地确信,我,就是人类。
最后的最后,可能这是一篇“脱离现实”的文章。写着写着不免让我想起了《死亡诗社》中的基廷老师,那位跳过所有现实主义诗篇,只给学生讲浪漫主义诗篇的老师。电影只呈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,将解决的方案留给了观众。我感谢我的运气,正巧是一所初中的信息科技老师,自己所教的学科仍是一片“净土”,还没被“分数最大化”所占领。希望我能忠于自己的机会、充分利用自己的福气就够了。一个月前,高中的语文老师与我共勉,期望我们能够在现实的世界中绽放“浪漫”的花朵。这浪漫,以我现在的理解,可能就是感动,将感动留给学生,同时被学生所感动。一起努力在课堂上,感受那个名为“人类”的奇迹。
谨以此提醒自己,并与各位共勉。
那么,不知这篇文章是不是由AI写的呢?
或者说,有多少是AI写的呢?
PPT里的部分图片是我让AI画的,不过文章倒是自己写的。
碎片化的记忆,构成了我们人类,我们自己。在刚才呈现的各种碎片中,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象征与意义。在分享的过程中,或多或少地,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个碎片化的画面。好像AI目前还无法自发地完成这一工作,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提示词引导,当然将来可能它们也能(笑)。那么,听了我的分享述后有所感触的大家,同样,十分确定地,也是人类。
后记:
写完这篇文章后颇有一种“燃尽了”的感觉。开始害怕自己再也没办法写出这样的东西;开始隐隐地对他人可能投来的期待产生恐惧。
个人的性格原因好像总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到对未来的叙事之中,开始期待这个叙事能够成立(因而可能导致了年纪轻轻就一头白发吧)。而一旦叙事破裂,最近看到的一句话便很能描述这种感觉:“不切实际的乐观往往下一秒就是排山倒海的绝望。”
好像确实,建立对未来的叙事、开始对未来产生期待可能是需要一些勇气的。做出了选择,意味着就必定会有放弃,而我们并不知道结果是怎么样的。也需要感谢《我们可以坦然接受不可控并尽力而为》和《实用主义救了我》等书籍中充满力量的话语相继出手相救(谢谢!),让我能够继续抱有勇气,在旁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的绝望中重新珍视起一度被忽略的当下。
或许,当下,便是对未来最好的叙事。
我无法前行
我仍将前行
這是發表在我自己網誌上的兩篇文章,第一次搭乘有寢台的夜間郵輪,前往長崎縣極美的福江島!網誌版的連結附在文章最後面。
1. 2023年7月韓日跨國行:跳島行程船票購買(太古+日本離島篇)
早上航行在五島列島間的太古號
我想這回的旅程,大概會是一輩子坐船時間的總和了吧。以前沒有查詢過日本的船運交通,這次做了功課以後,簡直發現新大陸,距離比較遠一點的城市移動,如果想要省一點錢的話,考慮船運會是一大亮點。加上日本的過夜船還蠻多的,這些長時間移動的船體也都相當巨大,基本上不會有暈船的可能,當然啦,要視風浪狀況可能才能確定就是了,但我這趟到日本,搭的任何船隻都很好睡,而且風平浪靜的幾乎沒有顛頗喔。
跳島利用到的渡輪們
…閱讀全文